目前的社交网络是中心化的结构,由用户创造内容,由社交网站设定规则、存储内容、分发内容。用户之间的交互通过中心化的社交网络实现,利用社交网络进行人际关系的沟通与维护、获取朋友动态、热点内容等信息,而作为服务提供方的社交网络则掌握了用户产生的数据,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广告推荐,从而获益。
本来无可厚非,但这也引起了一部分用户的不满,尤其是对自己的隐私安全敏感的用户。
为了让社交网络控制权从中心化的公司(如FacebookSnapchatTwitterLinkedIn等)转向个人,创业者想到了区块链的技术,试图通过区块链实现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转变。
全新的社交媒体平台开始萌芽了:利用区块链分布式技术构建平台,让用户自己控制数据。
如何理解区块链社交网络?
区块链从技术上是一个分布式账本的解决方案,不可篡改记录,保证了真实可信。但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可信任的无中介网络平台。而运用到社交网络上,就是可信任的点对点的对等社交平台。以色列特拉维夫有一家名为Synereo的公司,试图挑战中心化社交网络现状,挑战的方式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点对点网络。
Synereo社交网络跟Facebook和Twitter刚好相反:
一是无法记录、存储任何个人信息;
二是不会向用户推送精准广告。
Synereo社交网络允许用户在自己设备上运行节点接入网络,节点与节点之间实时互连,用户信息以加密形式存储在网络节点上,形成一个分布云。按照区块链技术,数据是冗余存储,数据只有掌握了秘钥的人才能查看。网络会向做出存储和算力贡献的用户提供补偿。此外,也会向创建和维护内容的用户提供奖励。
通过这样的方式,它建立了跟传统社交网络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把用户资料和信息的控制权归还给个人,并为有贡献的用户提供激励。这样的模式一是保证了个人数据安全,二是通过系统机制刺激大家做更多的贡献。网络在这个时候,不再是中央枢纽,而是单纯的平台,一个用户完全可以点对点进行交互的平台。
这就是Synereo的创始人Dor Konforty 一直强调的,要创建一个“不通过收割用户信息进行变现的社交网络” 。用户之间的交互,比如发消息、发文章、发图片、发视频,都是点对点进行,用户还可以发布收费的内容,并通过AMP(本地加密货币)收费。AMP是一种替代币。
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平台还有Steemit、Yours。其中Yours更加专注,想做基于比特币的内容创造者社交媒体平台。它的口号是很简单:你负责创造或发现好内容,Yours负责帮你赚钱变现。(Yours is a way to earn money by creating or discovering good content. )
Yours的开发者StevenMckie曾在博客中写到:互联网自身就是网络,Yours的点对点网络是基于互联网这个大的网络,它可以让所有其他网络内容变现。Yours平台把内容控制权完全交给用户自己,用户可以创建频道,获得创作收入。
跟Syner使用替代币AMP不同,Yours的变现货币采用了成熟的比特币。
区块链的技术让沉寂的社交媒体创业开始有了新的希望。原来的社交媒体,主要是在交互层面的创新,比如Twitter的广播式的信息发布,Snapchat的阅后即焚等。但今天的基于点对点的社交网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它能够成长成为主流社交网络吗?
Synereo的CEO Dor Konforty对区块链社交网络的未来非常乐观。他认为由于区块链社交网络的对等性,用户可以更自由、更放松、更随心所欲,比中心化的平台更有优势。
有一个很重要的场景就是信息的分层化。因为所有的用户都是点对点网络,用户可以创建基于个人需求的不同身份的社交群组。比如同事、父母、同学、兴趣等不同的身份网络。这样不用担心自己昨晚聚会照片会让父母或者公司领导看到。谁可以看,谁不可以看操作非常方便。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点对点的社交网络对一些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比如对个人信息隐私安全要求高、对商业化广告反感的用户。尤其是当用户深入了解到Facebook和Twitter这些社交网络对于他们个人数据的使用方式,通过分析用户偏好来推送广告等。他们对于由自己控制,通过分布式网络来掌控个人的信息和内容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但如果大多数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对于隐私和商业化持开放态度,那么,区块链社交网络会面临瓶颈。用户需求、使用场景才是驱动它发展的关键,技术是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另外,在原来的平台上已经形成了惯性,让用户转移的成本也非常高。
即使点对点社交网络希望通过奖励措施来驱动发展,比如Steemit用户在成功发布内容后可以获得社区的加密货币Steem dolloars,跟美元挂钩的加密数字货币。Synereo的机制是奖励给任何有贡献的人,包括开发代码、创造内容,甚至包括传播内容的人。这一套激励措施逻辑很完美,照顾到了各个贡献者,但最终能否发展成为大的场景,不取决于这个激励体系,而是核心的需求本身:是不是更高效,更有意思的社交网络。
总言之,基于区块链的社交网络本质上就是去中介化,打破现有社交网络的规则。区块链社交网络的前景取决于用户对这个中介化是否介意,用户对中心化控制、安全、隐私是不是真心介意,如果大多数人并不介意,那么,区块链社交网络本质上很难在短期内有所作为。如果很介意,那么革命就要来了。一切取决于社会价值的变化,技术的变迁会起到加速或者延缓作用。
38.3%的受访95后经常在网络社交工具上屏蔽父母。有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网络社交工具上的亲友都进行了分组,在发布日常动态和观点时,有时会屏蔽部分人,家人是屏蔽较多的人。
95后喜欢在网络社交工具上屏蔽父母,这样的结论,可能会让很多人,特别是为人父母者心里不是滋味。但是,父母在社交工具上被屏蔽,不意味着与子女的沟通大门就此关上了。95后屏蔽的只是不希望被父母看到的信息,而不是在生活中屏蔽父母。
在几乎人人都有微博、微信,而且每个人都堪称自媒体人的时代,中老年人使用网络社交工具,也不再被视为一件新鲜事。一些中老人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很重要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子女的动态。子女有意识地屏蔽父母,可能会让他们失望。但,必须明白的是,网络社交工具并不是社交的全部途径,更不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唯一办法。
从网络社交工具的特征看,它似乎打破了社交的“疆界”,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国籍的人都可以建立联系,找到彼此的归属。但别忘记,线上社交只是线下社交的延伸,网络社交其实并没有人们之前想象的那么有容乃大、无所不包。实际上,大多数人在社交网络中经常联系的人,也是现实生活中关系密切的人,自然也包括亲属。
这意味着网络社交也是有区分度的,换句流行语来说,网络社交也有自己的“次元墙”。这其实跟线下社会人们的沟通一个道理。你在学校里跟同学讨论的话题,在工作单位跟同事讨论的话题,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跟家人讨论;反之,你跟家里人交流的话题,也未必适用于同学圈和同事圈。如果非要打破这堵“次元墙”,会让社交主体无所适从,进而放弃相应的社交途径。非要把这个“次元”的内容放到那个“次元”,又是何苦?
就像孩子们很反感家长“偷看”自己的日记一样,不管在哪个时代,年轻人在与家人沟通时,都需要自己的自留地。这片自留地曾经是日记,是与小伙伴的小纸条,也曾是论坛的帖子、人人网的日志,现在最流行的可能就是微信朋友圈和微博。随着技术发展,年轻人群体内部交流、自我表达的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但尊重这种需求的伦理应是亘古不变的。
至于家人之间的交流,其实可以有更符合家人关系的方式。如果家人生活在一起,那么日常交流才是最重要的,家庭内部可以举行各种活动,比如出游、购物,这都是网络社交无法实现的。即使子女和长辈不住在一个地方,也有打电话、视频等更加紧密的交流方式。退一万步说,即便95后在网络社交工具上屏蔽家长,屏蔽的也只是不希望家长看到的信息,并不是拒绝用网络社交工具与家长沟通。
血缘和亲情让家人无比紧密地绑在一起,但年龄差异和代际差异决定了不同代际的家庭成员之间很难实现完全敞开的沟通。在现代社会,幻想那种晚辈对长辈事无巨细地汇报,家庭成员“同在一个屋檐下”般毫无私密性的家庭关系,不仅不现实,还是落后的观念。构建健康、合理的家庭关系,需要家庭成员之间明确沟通的内涵和外延。一些家长与子女日常沟通都不够的情况下,却希望看到子女社交网络上趋向于跟同龄人分享的内容,未免不是对亲情关系的错误理解。
不管哪种社交方式,都有属于自己的“次元墙“,尊重“次元墙”,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交与沟通。对独立的个体而言,从来没有毫无保留的个人信息输送,有克制的沟通才是最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