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宣布苹果Apple Pay明日登陆中国
距离苹果Apple Pay正式登陆中国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你是否知道如何才能尽快使用上苹果Apple Pay?手握苹果iPhone的你还不了解敬请查阅。
今天晚上,多家银行发布微博称2月18日苹果将在中国上线苹果Apple Pay支付服务,并称苹果Apple Pay“更安全、炫酷、便捷”,为明天的支付服务上线造势,我们IT之家也会在明天第一时间跟进苹果Apple Pay支付的线下体验、支付以及与支付宝、微信支付进行对比,欢迎大家到时点击查看。
多家银行为苹果Apple Pay上线造势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也在官微发布了苹果Apple Pay官方使用教程,拥有兴业银行银行卡的苹果iPhone用户可以查看教程了解。
从兴业银行所提供的使用体验上来看,苹果Apple Pay在实际的绑卡、支付方面非常便捷,配合Touch id相信能够获得不错的支付体验。
苹果Apple Pay真要来了,你是否期待?
Apple Pay上线前夜看门道
Apple Pay要正式登陆中国了。可以想见,在收银台前如果不掏出银行卡而掏出手机,可以选择的支付方式有两样:扫二维码或是把手机靠近刷卡机。用Apple Pay就属于后者。
这两种方法,也被业内人士划分为移动支付的两大阵营。“二维码”阵营里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现行模式;所谓“把手机靠近刷卡机”则是 NFC(近场通信)模式,除了Apple Pay外,还有一众主流银行近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布局并推出的“云闪付”,“云山付”是利用HCE(主机卡模拟)技术完成的近场支付产品,初期暂时使用的是 安卓系统4.4版本以上的手机。当然,除了手机能“变”信用卡外,未来智能手环、传统手表也要“变”,已经有银行和银联合作发布可穿戴手环,SWATCH 也推出非接触式支付腕表,其选择的也是NFC模式。
由于这两大支付方法,一个用刷卡“机”,一个用扫码“枪”,因此在业内也被形象地比喻为“机枪之争”。Apple Pay的入局也使本来处于弱势局面的NFC阵营增添了力量。在这场角力中,对顾客而言,其选择将决定了谁赚走支付的交易费用和账户数据;对行业而言,未来 移动近场支付的“蛋糕”即将被重新切分。
本期“愉见财经”解读三个问题:这块移动支付市场的蛋糕有多大、现在是怎么切分的?“机”“枪”阵营除了支付方式不同外,背后的利益链条到底是什么结构?Apple Pay在中国上线以后,究竟能不能成功?
首先来说“蛋糕”总量。根据易观智库的调研,2015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分别为2.8万亿、3.5万亿、4.4万亿人 民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 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
这几年来,NFC发展得磨磨蹭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借机三下五除二就培养了超过1亿的活跃用户,两者合计拿下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9成。
下面来讲支付派别中的各种博弈。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移动支付领域充满着“竞合关系”。
“机”“枪”两派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枪”派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借助“财付通”)本身都是第三方收单机构,利用与各银行的直连关系,直接在支付过程中做完了转接清算,实现了过程的“闭环”,因此也把包括银行在内的卡组织都撇了出去。
“枪”派之所以能够抢占9成天下,第一个原因,和传统支付领域的机构都不敢使用尚待风险论证的“二维
码”支付手段有关(银联其实是最早掌握二维码技 术的,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敢用,并且由早期被叫停过的“客户主扫”模式(用户用手机扫商家的二维码)创新成了“客户被扫”(商家用 扫码枪扫用户手机上的二维码),监管实际默许了后一种模式。
第二个原因,则和这几年NFC阵营里头一直利益分摊摆不平有关。其实早在2012年12月,央行就拍板定下了中国金融支付系列支付标 准:13.56MHz的NFC,但在智能手机技术尚未足够发达的当时,主流的做法是金融IC卡的功能“塞”到手机SIM卡里面,移动公司的做法,就是在 SIM卡里开放不同的“域”,这种功能叫做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NFC控制器和天线植入手机,支付数据存储与处理由安全模块实现。而不是今天的 HCE。
在那种模式下,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当时NFC手机没有普及,用户要用移动支付就要换预置NFC的手机,可想而知,这多费事;第二,支付的“灵 魂”即IC卡的功能是“塞”在SIM卡里的,也就是掌握在移动通讯商手上,但“肉体”NFC控制器和天线又是长在手机上头,也就是握在手机制造商手上,这 中间还有发卡行、收单行、清算组织、技术专利提供商,你可以想象这么多张嘴巴都在张口要喝一口“羹”,谁来做事、谁来收益,是要谈很久的。
正如上文所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有自己的闭环,没有NFC那么长的产业链也不处理那么多等分羹的利益方;用户那头,使用起来有个APP绑张银行卡搞定,手机里啥硬件也不用装不用换,全是在虚拟账户里完成的资金来去。于是,“枪”阵营三下五除二就培养了超过1亿的活跃用户。
那现在的看头又在哪里呢?2013年,HCE问世了,简单说,就是软件能模拟安全单元了,这就把SIM卡和其背后的移动运营商基本撇出去了。再者, 大多数手机都开始预置NFC功能了,等Apple Pay也来了以后,不管用安卓还是苹果,反正用户是不需要再特地去换手机了。
据咨询公司ABI的数据,预计2017年,NFC手机设备总数量将达19.5亿台。
而在我看来颇为关键的一点是,银联和一众银行,看着被抢走的“蛋糕”,心疼了,于是就更愿意利益妥协了。
这块“蛋糕”是什么?支付宝、微信从线上反扑线下,拿走的不仅仅是银联是清算、银行或其它第三方支付的收单,还有银行们为看重的交易信息,即“数据”。
如果我们拿出信用卡账单,除个别叫板能力特别强的银行外,绝大多数银行的账单上,用支付宝完成的交易,账单都只记录到支付宝,而没有最后去向的商户 名。不止是账单上没有,事实上银行们也两眼一抹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玩得是在自己账户体系内的“转存”,因此只有他们看得见具体交易信息,知道谁爱在哪里 买东西、消费能力有多大、有什么偏好,也就有了“肖像”功能。
往深里说一步,如果一个持卡人持有三张卡并全部绑在了同一个支付宝或微信账户上,他们就具有了“账户功能”,知道这三张卡同属一个人,可以依据三张 卡上的交易判断这个人的现金流、消费习惯、信用程度等。但是,这三张背后的ABC银行,互相之间是“隔绝”的,看不到彼此的具体信息。账户信息向来都是银 行的核心资产,没人愿意在这事上当雷锋。即便是清算了所有卡片的银联,事实上也只是个通道,并不知晓ABC卡属于同一人。
说到这里,你或许能理解,当阿里和腾讯都有了各自主导的民营银行、开始发力各自的征信、手握各方眼馋的数据、推出各自相当于消费信贷的产品,对于银 行来说的“刺激”了吧。也正是因此,NFC模式里,不管是安卓还是IOS,走银联还是未来走VISA或万事达(EMV标准信用卡底层技术标准兼容),都没 跳出有卡组织的四方模式,即其中没有交易信息盲点。而这也是NFC聚力的地方。
最后,简单说说Apple Pay在中国发展得好不好的关键是什么。我看了财新网专栏作家董俊峰的观点,颇为认同。首先,Apple Pay需要处理好在华商业模式的碰撞,也需要摆平合作中的利润分配,在美国其支付服务手续费向发卡行收取,而在中国没有这样的商业模式;此外,还要看银联 标准的POS机改造的进程;最后,中国的商户和消费者可是都被“养刁”的,习惯了各种“红包”、优惠、补贴,最爱烧公司背后风投的钱。
Apple Pay登陆后,是否能和苹果手机一样深得人心、风靡席卷,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