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在百业凋零、民生凋敝的黑暗时刻,一批优秀的广告让很多不起眼的产品大卖,带动了产业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复苏。有感于营销的力量,时任总统罗斯福感慨:“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在互联网日益深入日常生活的今天,网络营销也成为企业塑造品牌、促进销售的捷径。但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投入重金宣传之后,往往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呢?刘禹含认为,或许你忽略了这两点:
戳中痛处,才有代入感
我们知道,好的品牌应是产品和营销的“合谋”。P&G宝洁旗下高端护肤品牌SK-II,在2016年推出了一支短片《她最后去了相亲角》,片中SK-II以“女性情感”为话题切入点,将镜头聚焦于女性现实压力来源,记录了几位大龄未婚女性遭遇父母逼婚时的心声。在片子的结尾,几位“剩女”决定前往相亲角,将最真实的想法传达给父母,并且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这支短片不但刷爆了朋友圈,更带来高达50%的销售量增长。
刘禹含认为,SK-II并不是第一个倡导女性独立的品牌,题材也算不上新鲜,但这次事件营销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完美地抓住了社会焦虑与产品的结合点,让很多大龄剩女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同时,SK-II宣扬了一种向上的价值观,即女性的价值并不只是通过婚姻来体现,单身或结婚是女性的自由选择,这种选择理应得到父母和社会的尊重。该短片对销售的拉动效果正说明,当你的受众是万千女性时,如果你能成为她们背后的强大支柱,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一定会为品牌带来相当大的反响。
利益相关,谁能袖手旁观
在强调精准营销的时代,高高在上地宣传功效、参数,希望用户掏钱买单的品牌,毫无疑问将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因为在企业的卖力吆喝面前,缺乏相同语境的网友,往往会变成纯粹的旁观者。有一句话叫做“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只有明确利益点,才能跳出自嗨宣传的怪圈,吸引消费者并促成销售。半岛口腔有一个轰动一时的营销案例--《你生二胎,我来养》,讲述的是六旬老太太希望儿媳生二胎,但儿媳借口老人身体不好拒绝生二胎,后来老太太种了牙,肠胃病调养好了,身体好了,最终说服儿媳生了二胎的故事。